今年以来,我国系列开放举措密集落地,实现了吸收外资的逆势高速增长。我国加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利好还在持续释放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获悉,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作出更多开放部署,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、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、进一步优化国内区域开放布局等举措已排上日程。
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企业普遍反映,中国经济率先恢复,市场潜力持续释放,外贸外资屡创新高,成为世界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力量,也进一步稳固了跨国企业在华发展并扩大投资的信心。
潜力加速释放 超大规模市场吸引世界目光
来自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齐聚,将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(简称服贸会)上展开磋商洽谈。其中,2400家企业线下参展,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为21%,国际化率为18%,均较上届有大幅提高。
展会硕果累累,影响力不断扩大。从2020年来看,尽管受疫情影响,服贸会还是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:权威发布类成果97项,联盟平台类成果19项,首发创新类成果99项,共签订协定协议类成果240项……
这只是中国市场潜力释放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中国一直在开放发展中阔步前行,成为国际经贸投资合作的重要推动力。
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,我国吸引外资总体规模保持增长态势,近四年来,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全球第二。2020年在全球外资下降40%的背景下,中国引资逆势增长4.5%。这一向好趋势还在持续,今年前7个月,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721.9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5.5%。
货物贸易方面,2020年我国外贸规模达到4.6万亿美元,占国际市场份额14.7%,创下历史新高。今年1至7月,外贸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,24.5%的增速创下十年来新高。
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崛起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服务进出口累计达到3.6万亿美元,比“十二五”时期增长29.7%,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。今年1至7月,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,进出口总额28093.6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7.3%。
这些成绩离不开中国持续推进的高水平开放。连续4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出台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,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正式签署,我国在原有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100个服务部门的基础上,新增承诺22个服务部门,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。
推动出台《外商投资法》以及相关实施条例,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;对接国际规则,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;建立健全与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、新模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,制度型开放不断完善。
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,中国开放迈出坚实步伐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今年以来,我国出台了加强金融保障、实施科技创新进口税收优惠等稳外资支持政策,推出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,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进行开放压力测试等,都是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具体行动,也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。
政策持续加码 多重部署推进高水平开放
在良好开局的带动下,更多开放部署已排上日程。在日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,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,将从加大自贸区(港)先行先试力度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。
“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发挥了很好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,国家层面已经推出278项制度创新成果,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在稳步推进。”王文涛说,下一步,将对照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,在一些地区率先进行压力测试,条件成熟的可以直接落地。
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方面,王文涛表示,将持续深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强化区域间的开放联动,包括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,特别是挖掘中西部地区在开放空间和层次、领域方面的巨大潜力。
另外,备受关注的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,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就2021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,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对意见进行认真研究,抓紧推进相关工作。
其中,服务业开放成为重头戏。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,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将进一步缩减,推动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开放,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8月27日,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路径。他指出,接下来,将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,推动扩大重点服务领域对外开放;制定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,提升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水平;办好服贸会、进博会等国际性综合展会,推动优势服务出口,扩大优质服务进口。
聂平香指出,服务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核心领域,尤其是通过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,推动服务领域准入后的管理、标准、规则等与国际接轨,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,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利用外资向服务领域集中。
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邹俊也对记者表示,针对服务贸易领域,中国正在不断扩大开放程度,在制度和政策创新方面深入推进,尤其是包括知识产权等法律体系完善,将进一步降低服务交易成本,推动更多优质服务进入中国市场,更好地服务中国制造业升级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。
利好深度释放 吸引优质外资企业集聚
多重利好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。跨国公司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前景,并将进一步加大业务布局和研发投入。
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中国总裁周涛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,中国正在大力发掘内需市场潜力,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扩大消费。超过14亿人口的大市场,消费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这对专注于营养健康领域的帝斯曼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。同时,中国还在加速打通外循环,从发展跨境电商、提升通关便利等方面维护国际供应链畅通,成为集团供应链的重要支撑。
“中国是集团未来的业务重心。帝斯曼将不断强化中国业务布局,并根据不同地区人才、市场等条件,强化本土研发工作,发展优势业务。”周涛说。
霍尼韦尔中国总裁林世伟也对记者表示,中国是霍尼韦尔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单一市场,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长型市场。作为一家深耕于中国市场的企业,霍尼韦尔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。他指出,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部署,尤其是“十四五”时期,中国的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等领域所展现的广阔发展机遇,进一步坚定了公司在中国发展核心业务的信心。
优势资源加速集聚,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。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开放利好深度释放,将推动吸引外资规模上实现稳存量促增量,重点吸引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外资,助力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,并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、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,随着更多高质量外商投资的进入,尤其是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,都将在相关市场产生鲶鱼效应和协同效应。
聂平香也认为,高质量外资将更好地推动我国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之中,推动更多国内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,提升国内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。
“可以预期的是,多重举措将进一步释放开放红利,为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,营造公平竞争的优质营商环境,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增强发展新动能,畅通经济大循环,从更大范围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。”朱克力说。